时间:2022-11-26 13:42:26 | 浏览:41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许秋莲 上海报道
生物医药是上海重点发展突破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11月11日,全球最大医疗激光设备企业科医人在中国的首个创新基地于外高桥保税区启用,从签约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落成,仅用了短短60余天。
在数字化方面,岁末将至,江浙也拿出对应的成绩单。据悉,今年南通市企业开办申报承诺制登记超过2万件,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8.2%。浙江省政务协同平台——“浙政钉”,目前注册用户数已达180万,日活率达84%,浙江各地各部门基于“浙政钉”平台自建开发的应用数已超4000个。
在专精特新方面,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满一年,从2021年共81家首批上市公司到2022年的123家(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已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截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近四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共有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高新技术企业。
企查查数据显示,11月14日-11月20日,长三角地区城市共新增注册企业111337家,其中上市公司共0家,新增注销吊销企业16639家,其中上市公司共6家,均系新四板企业,分别为温州渔夫食品有限公司、浙江纳川阀门有限公司、蚌埠祥德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杭州铸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风漫云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杭州松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近两年,看好上海、投资上海的外资生物医药企业不在少数。据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上的消息显示,全球药企前20强中的18家、医疗器械前20强中的17家已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随着中国医药产业自身的成长,外资企业在华的发展策略已经发生改变,想要继续抓住中国这个全球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机遇的市场,外资医药企业或许离不开“上海机遇”。
“本土化”是近两年来外资医药企业在中国市场最频繁被提及的词语之一。中国近年老龄化趋势显著,又是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市场,必然是医药外企的“必争之地”。外资企业必须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布局,以求更加稳定的本地供应链。
除了“本土化生产”,许多跨国医药企业也希望能够在华建立研发中心,将更多的高端化生产线放到中国,其代表是众多将高端器械国产化的国际医疗器械巨头,如西门子、波士顿科学等。
在此背景下,外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推动“本土化”向“高端化”发展,这种升级要求企业将更多研发的力量和更多的人才资源配备到本地。
据悉,至“十四五”末,上海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生物制品、药物研发服务外包等领域需求较大,人才需求在36.8万至47.7万,即平均每年需求超过10万人。
在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编制完成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白皮书介绍,目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共27.8万人,其中男性13.7万人,女性14.1万人。即便疫情影响,上海生物医药从业者仍较去年增长3.7万人,足见产业引力与韧性。
11月14日,江苏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按照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部署要求,研究推进设区市政府数字化转型工作,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会议强调,持续夯实数字化转型基座,建好全省政务“一朵云”“一张网”,提档升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级各类政务服务系统全面应用“苏服码”、整合接入“苏服办”。加快建设一体化大数据体系,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促进电子证照应用拓展和服务提升,加快推进教育、交通、公共信用等重点领域数据安全有序开放。
其中,南通市推行“一次扫脸认证”“电子印章”“自主承诺”等举措,申请人通过摄像头“刷一次脸”,即可实现身份验证信息同步推送、共享互认,一网通办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税务登记各环节事项,最大限度少跑动办好事,今年南通市企业开办申报承诺制登记超过2万件,全程电子化登记率达到98.2%。
据浙江省大数据局,浙江省政务协同平台——“浙政钉”,目前注册用户数已达180万,日活率达84%。浙江各地各部门基于“浙政钉”平台自建开发的应用数已超4000个,一个数字政务创新生态已经构建起来。
依托掌上办公APP“浙政钉”,全省180多万名公职人员接入一个平台进行工作沟通和办公协同,办公效率大幅提升。“浙政钉”在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基层减负等方面发挥着资源共享、数据共享、高效协同的重要作用,通过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提升了政务办事及服务效率。
据了解,“浙政钉”在浙江已实现省、市、县、乡、村、小组(网格)六级全覆盖。在实践中,各地各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实践经验,目前依托“浙政钉”平台已开发了4184个应用,全省数字政务创新不断向纵深发展。
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满一年。近日,上奇产业研究院发布《投资指南——北交所上市公司精准画像(123家)》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从2021年共81家首批上市公司到2022年的123家(截至11月15日),北交所已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业中近四成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共有6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7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的平均成立年限为19年,从成立到上市平均需17.3 年;平均注册资本1.4亿,平均市值为16亿元,其中大部分集中在5-8亿元的区间。
在地域分布方面,上市企业在全国24个省份均有分布,数量最多的省份分别为江苏省(21家)、广东省(15家)、北京市和山东省(均12家)。
聚焦细分领域,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备受资本青睐。
报告显示,北交所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工业和科技服务行业。近五年(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业共发生311起融资事件,其中电子信息、装备工业和科技服务行业的融资事件最多,分别发生融资127件、85件和79件。从融资事件的区域分布上来看,近五年北交所上市企业的融资件数集中在江苏省(58件)、广东省(48件)和山东省(31件)。
作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主阵地,北交所上市企业数量的增加,从侧面印证了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
截至2022年11月15日,北交所上市企业共有8895件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465件,占比为16.47%;实用新型专利6299件,占比为70.82%;外观设计专利1131件,占比为12.71%。其中电子信息行业的授权专利数量最高,为445件。
北交所上市企业共参与国家标准制定330项,占比61.80%;其次是团体标准143项,占比26.78%。集中分布在纺织工业、电子信息和装备工业行业,分别发布标准194个、60个和42个。
(注:专精特新部分内容为全国数据)
(部分综自:各地官网、官微,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浙江日报、南通日报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清清 《21世纪小巨人丨北交所开市周年盘点:近四成上市企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
『覆盖沪苏浙皖每周最新动态和重点政策解读
追踪三省一市千万+企业流动新态势
探索新发展格局下产城发展新潜能
共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出品:21世纪长三角研究院
统筹:卜羽勤
主笔:许秋莲,管振宏(实习生)
编辑:陈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合伙人梁卫彬博士表示:“随着中国生物大分子制药行业快速发展,新药研发支出将持续快速增长,CDMO服务在药企产品管线推进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看好皓阳生物的团队深耕技术、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的创业者精神,并希望他们坚持研发导向,不断突破生物制药领域新的技术,快速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分子CDMO公司。”
不过,该公司期内归母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并不是因为经营主营业务出现了问题,而是因为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亏损约38亿港元,算是“炒股”拖累了业绩。如果剔除Telix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则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09亿港元,同比增长201%。
0110月1日起调整公告显示,为切实保障持卡人名下信用卡的用卡安全和合法权益,上海农商银行将对长期未激活、长期未发生主动交易等情形的睡眠信用卡停止用卡服务。除了对长期未激活、长期未发生主动交易的信用卡停止用卡服务外,上海农商银行还发布了关于调整信用卡卡片持有数量上限的公告,在清理睡眠信用卡的同时,也对持卡人的信用卡数量做出限制,这一措施同样在2022年10月1日实施。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其中,重点建设五象站、南宁北站、南宁站站城一体化改造等综合枢纽,建成贵南高铁和南玉、南崇城际铁路,推动规划建设南衡、南合湛等高铁。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苏华摄顺应城市人口增长趋势,建设特大城市。
在第12届东博会上,香港举办了中国“魅力之城”香港记者招待会、香港经贸交流会等一系列面向东盟、中国内地的经贸交流活动,与东盟10国的“魅力之城”一起,综合展示贸易、投资、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和商机,美美与共、合作共赢。
农生文还详细了解南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情况,强调要积极做好我市轨道交通相关规划和项目策划等工作,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更多支持,不断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覆盖面和服务品质,更好满足市民高质量出行需求。农生文强调,要高效推进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科学调度、优化工期,推动规划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投入运营。
上海处在雨带南缘,上午云系较多,白天中低空虽有冷暖空气交汇,但是高空仍被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对流被抑制。明天(8月21日)上海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受弱冷空气渗透影响,多云到阴,午后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雨,局部大雨。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上海市地处东经120°52′至122°12′,北纬30°40′至31°53′之间,面积6340平方公里,位于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上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长江口,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圆泄泾、大泖港、太浦河、拦路港,以及金汇港、油墩港等。
明天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势,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仍会持续高温少雨天气。上海气象部门预计,上海明天全天气温超过30℃,最高气温可达39-40℃。受弱冷空气渗透影响,上海有分散性的阵雨或雷雨,最高气温将回落至36℃附近。
上海市卫健委今早通报2022年8月18日0—24时上海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73本土病例情况▽2022年8月18日0—24时,无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